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武建军[1,2,3,4] 耿广坡[1,2,3,4] 周洪奎 刘京会[5] 王前锋[6] 杨建华[1,2,3,4]
机构地区:[1]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 [2]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 [3]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北京100875 [4]北京师范大学干旱灾害研究中心,北京100875 [5]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6]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福州350116
出 处:《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7年第6期733-744,共12页Scientia Sinica(Terrae)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671424);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资助
摘 要:农业旱灾脆弱性是农业旱灾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量化农业旱灾脆弱性并辨识其空间分布特征,有助于有效预防和减轻旱灾的影响.本文以全球农业种植区为研究区域,以小麦、玉米、水稻、大麦、大豆和高粱等6种作物为农业旱灾承灾体,基于0.5°栅格单元在全球尺度上定量评价了农业旱灾脆弱性,揭示了全球农业旱灾脆弱性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全球不同等级农业旱灾脆弱性面积比例由低脆弱性到极高脆弱性分别是38.96%、28.41%、25.37%和7.26%,其中,极高和高脆弱性区域面积超过了研究区面积的30%.虽然极高和高脆弱性区域主要分布在干旱区和半干旱区,但仍有近40%的极高和高脆弱性面积分布在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研究区中85%的人口分布在中等和低脆弱性区域,仅有约15%的人口分布在极高和高脆弱性区域.在农业旱灾脆弱性因子中,作物生长季缺水率和灌溉水平是影响区域农业旱灾脆弱性水平的主要因素,降低区域农业旱灾脆弱性的主要途径是调整作物种植时间和种植结构,提高灌溉水平和能力.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