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田鹏山 褚艳玲[1] 吴锋[1] 朱珠[1] 倪海燕[2] 张宁宁[2]
机构地区:[1]深圳市深港产学研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55 [2]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气溶胶化学与物理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1
出 处:《广东气象》2017年第3期65-68,72,共5页Guangdong Meteorology
基 金:深圳市科技研发资金(CXZZ20150529162257593)
摘 要:2014年深圳市东北部吓陂监测站PM_(2.5)的年均质量浓度为47.0μg/m^3,在全市处于较高污染状态,并呈现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的季节变化特征。气象要素的分析表明,2014年吓陂监测站夏季时降水较多、湿度最大、风速最大、气温最高、边界层高度最高,最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和清除;冬季时降水最少、湿度最小、风速最小、气温最低、边界层高度最低,最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和清除。后向轨迹聚类分析表明,吓陂监测站的后向轨迹主要分为5类,其中来自北方内陆地区的气团污染最重,来自南海地区的气团污染最轻。进一步利用潜在源贡献因子进行源区识别分析,结果表明:2014年吓陂监测站的PM_(2.5)主要来源于本地源的排放及周边地区(尤其是广东东北部地区)的短距离输送,此外江西等内陆地区的长距离传输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能导致吓陂监测站PM_(2.5)质量浓度的升高。
关 键 词:环境气象 PM2.5颗粒物 PM10颗粒物 后向轨迹 聚类分析 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 深圳
分 类 号:X831[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88.197.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