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马天[1] 刘曦[2] 穆赤.云登嘉措 姜德鑫[1]
机构地区:[1]新疆财经大学法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2 [2]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3]西北政法大学反恐怖主义法学院,陕西西安710061
出 处:《回族研究》2017年第2期49-52,共4页
基 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点项目(XJEDU035772K19);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MUC2015LS02C)
摘 要:爆发于1894年9月15日的"平壤之役"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具有重要地位,堪称整场战局的转折点。此战中,回族将领左宝贵在入朝清军主帅叶志超弃城逃跑、又为装备精良的日军围困之际,仍奋战保卫平壤城一日并最终壮烈殉国,是清军入朝鲜之后牺牲的第一位高级军官。"平壤之役"持续的时间虽不长,但左宝贵的力守于当时及后世而言,无疑具有战略上与国威上,甚至民间友谊上的多重影响,既重创了侵朝日军的大量有生力量,又为在朝作战失利的清军陆续渡过大同江、鸭绿江天险以北返回中国境内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同时,也在朝鲜人民心中留下了"忠勇威武"的光辉形象。因此,对左宝贵力守平壤所引发的诸多影响进行深层次的探究与剖析,于中日甲午战争、中朝近代关系史等领域的研究均有着重要且积极的意义。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