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徐保鑫 李转梅 张学兰[1] 李慧芬[1] 吴鹏[1] 郭常川 王均秀 宋梦晗
机构地区:[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355 [2]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山东济南250000
出 处:《中成药》2017年第7期1387-1390,共4页Chinese Traditional Patent Medicine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373968);国家公共卫生专项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建设项目(2015)
摘 要:目的比较女贞子中橄榄苦苷与羟基酪醇在大鼠血浆中的药动学差异。方法大鼠灌胃0.4 mmol/kg橄榄苦苷与羟基酪醇,于给药前后不同时间点(0.083、0.167、0.25、0.5、1、1.5、2、3、4、6、8、10 h)眼眶采血,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测定两者血药浓度,绘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橄榄苦苷与羟基酪醇分别在10~1 000 ng/m L(R^2=0.999 0)和200~30 000 ng/m L(R^2=0.999 6)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均大于95%,RSD均小于8%。两者Tmax分别为(1.7±0.3)h和(0.2±0.0)h,t1/2z分别为(1.7±0.2)h和(3.0±0.1)h,Cmax分别为(356.4±45.0)ng/m L和(24 170.0±3 458.4)ng/m L,AUC0~10 h分别为(1 223.1±107.4)ng/(m L·h)和(30 535.4±5 636.5)ng/(m L·h),药动学行为均符合二室模型特征。结论等剂量下橄榄苦苷与羟基酪醇的药动学行为有显著差异,后者较前者更有利于机体吸收。女贞子酒蒸后药效加强,可能与蒸制过程中橄榄苦苷水解生成羟基酪醇有关。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18.207.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