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旭青[1]
机构地区:[1]杭州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院
出 处:《文艺研究》2017年第7期58-66,共9页Literature & Art Studie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西方音乐修辞学研究"(批准号:14B D040)成果
摘 要: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末,音乐修辞学经历了全盛到衰亡的历史进程。"音乐诗学"理论家伯恩哈德、普林茨、雅诺卡、瓦尔特等人以寻求有效表现情绪、情感的辞格为研究核心,构建体系化的音乐修辞理论。马特松、沙伊贝等人关注器乐音乐中的修辞原则,为无语词的器乐音乐创作提供作曲法指导。这一谱系结构体现出层累、差异、转向等特征。到18世纪末,音乐修辞学研究彻底转向,音乐风格和美学理念的衍变、摆脱语词束缚的器乐音乐发展等导致了音乐修辞与古典修辞的分野,音乐修辞学不再作为独立的作曲法而存在,最终迎来了西方音乐理论"元语言"的发轫期。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