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循环及非体外循环对冠状动脉移植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5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孙晴[1] 万辛[1] 谢祥成[1] 戴春[1] 孙冬[1] 曹长春[1] 

机构地区:[1]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肾内科,江苏南京210006

出  处:《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第6期733-736,共4页Journ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70797);江苏省临床医学科技专项(BL2014015)

摘  要:目的: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探讨体外循环及非体外循环两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式对术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影响。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2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心脏外科进行体外循环下及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资料,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分析两组患者术后AKI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术后AK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有77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符合纳入标准,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体外循环组568例,非体外循环组202例。在倾向性评分匹配之前,体外循环组与非体外循环组各变量间(如射血分数、机械通气时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通过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202例体外循环组和202例非体外循环组配对成功,体外循环组和非体外循环组各变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倾向性评分匹配后的队列分析显示,体外循环组发生AKI 72例(占35.64%),非体外循环组发生AKI 46例(占22.7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92,P=0.004);非体外循环组住院时间较体外循环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57,P<0.05);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P=1.000);两组患者肾脏替代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非体外循环手术方式可降低术后AKI的发生率。

关 键 词:心肺转流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急性肾损伤 

分 类 号:R692.5[医药卫生—泌尿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