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余艳红[1]
机构地区:[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京100029
出 处:《学习与探索》2017年第7期174-180,共7页Study & Exploration
摘 要:主体观念是现代哲学的基石,也是现代性的基石。清季民初以来,随着西方现代性在中国的展开,主体观念逐步成了当时绝大多数知识分子的信仰。然而,在章太炎、王国维以及鲁迅的思想深处,可以发现一条不同于当时主流精神传统的思想谱系。对于章太炎来说,将"人"视为世界的主体是现代主体的幻想;在王国维笔下,主体的欲望而不是理性才是主体的本质性规定;就鲁迅而言,主体的未来未必是通往至善的乌托邦,必将陷于循环和虚无之中。他们对现代性之主体观念的警惕与反思,不仅是对传统文化中幽暗意识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对现代性合法性叙事的解构。因此,对其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从新的范式上了解近现代中国思想市场的真实生态。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