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史接受视野中的《围城》问题研究  被引量:3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房伟[1] 

机构地区:[1]苏州大学文学院

出  处:《文学评论》2017年第4期202-211,共10页Literary Review

摘  要:《围城》的文学史接受,暴露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建构的内在冲突。20世纪40年代,由于文本异质性,《围城》在无处安放中销声匿迹;新时期《围城》重版,呈现了现代文学重构传统、改写当代文学经典标准的运行轨迹;20世纪90年代,《围城》既是专业智者的"心像",也是消费主义与后现代想象的"实验品",更是当代文学质疑现代文学规范的争议之作。然而,《围城》对"学者小说"的类型开拓,对理性精神的推崇,链接东西方文化的现代想象,对意识形态的反讽,依然未成为文学史建构的重点。只有坚持"文学性"与"历史化"双重标准,中国现当代文学才能包容异质元素,真正演进为成熟的文学史形态。

关 键 词:《围城》 钱锺书 文学史接受 文学性 历史化 

分 类 号:I207.42[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