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房伟[1]
机构地区:[1]苏州大学文学院
出 处:《文学评论》2017年第4期202-211,共10页Literary Review
摘 要:《围城》的文学史接受,暴露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建构的内在冲突。20世纪40年代,由于文本异质性,《围城》在无处安放中销声匿迹;新时期《围城》重版,呈现了现代文学重构传统、改写当代文学经典标准的运行轨迹;20世纪90年代,《围城》既是专业智者的"心像",也是消费主义与后现代想象的"实验品",更是当代文学质疑现代文学规范的争议之作。然而,《围城》对"学者小说"的类型开拓,对理性精神的推崇,链接东西方文化的现代想象,对意识形态的反讽,依然未成为文学史建构的重点。只有坚持"文学性"与"历史化"双重标准,中国现当代文学才能包容异质元素,真正演进为成熟的文学史形态。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17.82.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