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肖琦[1] 叶殷发[1] 夏志平[2] 王伟[1] 张行健[2]
机构地区:[1]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卫生部移植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长沙410013 [2]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武汉大学肝胆疾病研究院武汉大学移植医学中心移植医学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出 处:《中华器官移植杂志》2017年第4期250-255,共6页Chinese Journal of Organ Transplantation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联合基金资助项目(U1403222)
摘 要:机体组织器官正常代谢、功能的维持,有赖于良好的血液循环.各种原因造成的组织器官的缺血,常常使组织细胞发生缺血性损伤.在对缺血性疾病的抢救和治疗过程中发现,对组织造成的损伤不仅发生在缺血过程中,在恢复血液供应后,不但不能迅速恢复正常的代谢机能,反而引起进一步加重缺血性损伤,此为缺血再灌注损伤[1].在器官移植、外科手术、休克、中风等血液循环障碍时会出现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缺血过程中细胞能量来源减少,再灌注时发生氧化应激,还可以激活固有免疫反应,引起无菌性炎症,诱发细胞的死亡程序,最终导致器官损伤[2].通过降低器官温度来提高组织器官对缺血的耐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3].然而,随着温度降低,细胞代谢并没有停止,研究结果显示,温度每下降10℃,细胞代谢仅降低1.5~2倍[4].持续的无氧代谢产物的堆积及腺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的耗竭,将会对热缺血脏器带来进一步伤害.因此,国内外研究者致力于寻找能够减轻这种损伤的方法.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3.238.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