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大庆小说的“现代性”特征——以王鸿达的小说创作为例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宇宁[1] 刘昭[1] 

机构地区:[1]大庆师范学院文学院,黑龙江大庆163712

出  处:《知与行》2017年第7期87-91,共5页Cognition and Practice

基  金: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龙江文学对先锋小说后形而上学思想的接受"(13E015);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时期大庆石油文学中的‘现代性’特征研究"(12544006)

摘  要:新时期部分大庆作家的创作选择了"现代主义"的文学走向,表现出与主流文学话语接轨的愿望。尽管在表现对象上依旧着眼于大庆油田社会生活,但在文本呈现的思想观念上开始靠近诸如先锋小说、新写实主义、晚生代等主流文学思潮。在这部分作家中,王鸿达的小说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他对人性本质的思考与表现、对文化冲突现象的揭示以及对现代人生存困境的反思,等等,在一定意义上已经可以列入现代主义文学范畴。《荒原的距离》在人道主义的视角下刻画人物形象,丧夫后主人公开始进入感情生活的狂欢化状态,从而表达小说的女性意识,同时使小说构成新时期人道主义文学思潮的组成部分。《电影院》所表达的忧虑是当现代性理论与社会实践本身还值得反思时,其生成的文化已经入侵我国本土并将地域性传统文化一举击溃。《鹿死谁手》通过描述主人公的愿望在特定的历史阶段难以实现,并被充满否定性的现实经验所击倒最终走向毁灭的悲剧经历,揭示了现代人与社会、与他人相互对立的状态。

关 键 词:王鸿达 现代性 女权主义 文化冲突 存在 

分 类 号:I207.42[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