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出 处:《国医论坛》2017年第4期49-49,共1页Foru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摘 要:呃逆,中医称之为"哕",俗称"打嗝"。其主要病机为胃气不降反升,上逆动膈[1],主要特点为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且不能自行停止。多因饮食不当、情志不遂和正气亏虚等所致。病位在膈,与胃、肝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呃逆可以自愈,但是一部分患者持续呃逆超过48h,则为顽固性呃逆[2]。长期呃逆不止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和工作。现代医学认为呃逆主要由胃部的一些疾病或脑血管病影响中枢神经及外周神经使其出现兴奋性紊乱,迷走神经自稳功能失调,导致膈肌发生痉挛性收缩。对此运用咽后壁点刺法调节迷走神经兴奋性以达止逆之效;长期呃逆患者,膈肌痉挛,往往耗伤神气,可同时配合调神针法,以达醒神安神之功。笔者导师张春红运用此法治疗该病1则,现介绍如下。
分 类 号:R249[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