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出 处:《江苏农业科学》2017年第14期88-91,共4页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摘 要:近年来,野黍逐渐成为黑龙江省玉米田发生面积较大、危害较重的一种较难防除的杂草。针对野黍种子的休眠性进行的研究表明,野黍种子具有休眠特性。用物理化学等不同方法来打破野黍种子的休眠,结果表明,不同储存条件对野黍种子发芽的影响存在着较大差异,其中5 cm土层下湿润保存的野黍种子发芽率达到100%;温水浸泡野黍种子是打破野黍种子休眠比较成功的方法之一,但不同水温、不同浸种时间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80℃水温浸种24 h,野黍种子发芽率达到100%;化学药剂硫酸、氢氧化钠、硝酸钾和赤霉素处理都能不同程度地打破野黍种子休眠,均表现为低浓度下随着浸种时间的增加,发芽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高浓度处理下,一般在短时间内发芽率较高。综合试验结果可知,10 g/L氢氧化钠浸种9 h、150 g/L氢氧化钠浸种7 h以及200 g/L氢氧化钠浸种5、7 h处理的野黍种子发芽率达到73.33%。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