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于彬[1] 李新华[1] 陈兆雄[1] 巴兆玉[1] 刘忠汉[1] 袁静[1] 祝建光[1] 吴德升[1]
机构地区:[1]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脊柱外科,上海市200120
出 处:《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7年第7期652-656,共5页Chinese Journal of Spine and Spinal Cord
摘 要:椎间盘退变是指椎间盘自然老化、退化的生理病理过程,它是一系列脊柱退行性疾病的病理基础,可引起椎管狭窄、脊柱节段不稳、骨赘形成,导致腰腿痛、椎间盘突出及神经根或脊髓压迫。对椎间盘退变引起的脊柱疾患可采用保守或手术治疗。脊柱融合术是目前治疗椎间盘退变引起的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相关疾病的“金标准”,但会改变脊柱生物力学结构,加速邻近节段退变,甚至有再次手术的风险。因此,明确椎间盘退变发病机制,对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20世纪60年代起,国内外学者开始研究椎间盘退变的病因,但至今确切机制仍不清楚。有研究表明,椎间盘退变过程中出现许多细胞事件的异常,如椎间盘髓核细胞凋亡数量增加、各种炎性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类表达量增多等。这一系列变化提示椎间盘内特定分子基因表达失调,进而导致各层次调节因素发生变化。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