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杨子强[1]
机构地区:[1]中国人民大学团委
出 处:《北京青年工作研究》2017年第7期45-46,共2页
摘 要:“为什么改”“为谁而改”,这是任何改革事业都绕不过的逻辑起点,也是将“青年的获得感”作为评判共青团改革成败标准的理论基础。对高校共青团改革而言,只有树立和深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改革观,广大团学组织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脱离青年同学的突出问题,才能在改革中正本清源、回归本色,成为陪伴同学们健康成长的温暖力量。陪伴首先是一种共同的参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显现,最主要是看他们对团学工作是否有、有多少话语权,是看团学活动的开展是围绕“精英少数”还是普通的大多数,是看团学组织的运转是“眼睛唯上”还是真正把最广大同学们的需求当做自己的使命。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