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汪毅霖
出 处:《读书》2017年第9期19-27,共9页
摘 要: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自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官方文件和各路媒体上对于创新的呼声可谓一浪高过一浪,创新几乎成了全民运动。之所以如此重视创新,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创新对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供给侧改革甚为重要,二是当前创新的供给相对于需求来说严重不足。如何弥补这一供求缺口呢?或许我们该稍稍冷却一下万众一心的激情,回归经济学的常识,对创新的逻辑做一番考察。需要申明的是,创新的逻辑不可能是形式逻辑,因为形式逻辑是静态的,无法容纳“创新”——未来的各种可能;创新的逻辑只能是动态性质的辩证逻辑,其可以刻画创造性的活动——从无到有的过程。于是,虽然创新本身的形式逻辑不可知,但我们却可以去考察诸影响因素共同作用于创新的辩证逻辑。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