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地区埃迪卡拉系至下寒武统地层中硒的含量分布富集规律  被引量:6

Distribution and enrichment patterns of selenium in the Ediacaran and early Cambrian strata in the Yangtze Gorges area,South China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田兴磊 雒昆利[2]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2]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100049

出  处:《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7年第8期881-898,共18页Scientia Sinica(Terrae)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172310;41472322);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编号:2014CB238906)资助

摘  要:分析了三峡地区埃迪卡拉系至下寒武统(E-ε_1)地层中硒(Se)的含量分布富集规律,探讨了Se的显著和非显著富集层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Se为E-ε_1地层中最富集(浓集)的元素,其富集系数EF(与上地壳平均元素含量相比)和浓集系数CC(与同类岩性相比)均值分别为26.97和48.04.富集系数EF′(Al标准化之后的EF)指示.Se为第二富集的元素(Se^(EF′)=218.73),低于Cd(Cd^(EF′)=288.46),远高于第三富集的微量元素As(As^(EF′)=97.49).Se在E-ε_1地层中含量范围为<10.5~30.08ppm,算数均值为1.35ppm.相对于南沱组(Se^(EF)=2.29),E-ε_1地层中Se^(EF)值增加11.78倍.其EF均值呈现为水井沱组(92.58)>岩家河组(54.45)>陡山沱组(24.72)>灯影组(2.48)>石牌组(1.95)>天河板组下部(1.24).E-ε_1地层中Se的含量较服从自然对数正态分布,表现出正偏态分布类型.Se显著富集(EF>10)的层位主要包括陡II下部、陡II上部、陡III顶部、陡IV、岩家河组底部和上部、水井沱组下部和上部.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Se显著富集层中Se含量普遍受陆源碎屑的影响,还受热液、火山碎屑、深部物源等单一或多因素的共同作用.此外,黄铁矿对部分层位(陡II上部、陡IV和水井沱组上部)及有机质对部分层位(陡II下部和水井沱组上部)中Se的富集具有促进作用.Se的非显著富集层(除陡I、水井沱组中部、石牌组和天河板组下部外)中Se含量仍受陆源碎屑影响,而其他的因素(热液、火山碎屑和深部物源等)的活动普遍较弱.

关 键 词:埃迪卡拉系-下寒武统  分布富集规律 元素地球化学 三峡地区 

分 类 号:P534[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P595[天文地球—地质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