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伍志燕[1]
机构地区:[1]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贵州贵阳550001
出 处:《长白学刊》2017年第5期143-149,共7页Changbai Journal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研究"(11BKS058);省长委托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中的中华传统价值理念的创造性转换与创新性发展研究";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寓于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研究"(2016ssd09)的阶段成果
摘 要:中华传统价值观念是中华文明演化过程中反映民族特质和民族风貌的思想观念形态。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的价值观念既有历史的、阶级的特殊内容,也有民族的、人类的普遍价值;既有糟粕,也有精华。中华传统价值观念的现代转换,不仅是学术界的热点问题,而且也是直接关系到社会发展的重要实践问题。面对全球化、网络化、市场化以及反传统的现代性的冲击,中华传统价值观念陷入了重重困境,然而,人类社会生活发展的价值共识、文化契合的内在规律以及后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向为中华传统价值观念的现代转换提供了现实可能。中华传统价值观念的现代转换,必须立足于中华文化土壤,与马克思主义深度融合,汲取世界优秀文化中的精髓,正确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继承和发展的内在关联性,使之更好地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