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瘟强毒人工感染雏鸭的显微和超微病理学变化  被引量:7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忠伟[1,2] 杨颖[3] 江楠[3] 罗乐[3] 文明[3] 

机构地区:[1]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2]贵州大学农业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550025 [3]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出  处:《江苏农业科学》2017年第16期140-147,共8页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31260607;31560703);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编号:黔科合J字号[2009]2137号)

摘  要:为了解鸭瘟病毒(DPV)人工感染雏鸭后的组织器官病变规律、感染后病毒分布情况及细胞超微结构变化,试验以DPV GZ强毒株人工感染90羽15日龄健康雏鸭,分别在感染后3、6、10、18、30、48、72、96、108 h剖杀,采用PCR技术进行病原鉴定,并通过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进行病理组织显微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显示,人工感染3 h后即可通过PCR技术检测出DPV核酸;透射电镜观察表明感染后10 h可在脾脏中首先观察到少量的病毒,30 h后胸腺开始发现病毒,病毒的数量随感染时间增加逐渐增加;感染18 h后,中枢免疫器官胸腺表现为淋巴细胞数量降低,组织间隙增大;脾脏组织病变严重,其余器官组织结构均出现程度较轻的组织损伤;感染后30 h,中枢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极度减少,器官组织结构模糊不清,出血较为严重;一些器官则出现细胞肿胀,肠道等器官组织也有细胞变性、出血等病理变化;在死亡鸭的肝脏、脾脏、十二指肠、胸腺发现数量极多的病毒。对照组鸭组织中未发现病理变化。这些研究结果可以为鸭瘟病毒的致病机制研究和鸭瘟的病理学诊断提供试验依据。

关 键 词:鸭瘟病毒 雏鸭 组织病理变化 超微结构变化 

分 类 号:S858.325.3[农业科学—临床兽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