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城镇化时期我国回流农民工价值实现的瓶颈与解题  被引量:6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华华[1,2] 

机构地区:[1]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3 [2]中共无锡市委党校,江苏无锡214086

出  处:《求实》2017年第9期83-96,共14页Truth Seeking

基  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6DJC003)

摘  要:当中国人口城镇化率突破50%之后,中国进入了诺瑟姆城市化理论所描述的后城镇化时期。在后城镇化时期农民工之所以选择返乡或回流,其内在驱动力正如他们离乡外出打工一样,依然是受经济利益驱使。在共享发展语境下,回流农民工既可能依靠自身的优势实现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也可能因为缺乏正确的公共政策规约而出现"负的外部性"问题。阻碍回流农民工价值实现的现实瓶颈,既有来自世界经济危机周期性交替的负面影响,也有来自技术创新与产业转型对回流农民工"充分就业"的制约;同时,后城镇化过程中社会生产要素的错配恶化以及农民工劳动力要素与打工积蓄存在的资源稀释风险等,亦可能影响回流农民工的价值实现。解题的路径在于:引导回流农民工进行制度化的理性政治参与,建构回流农民工政治参与的"呼声空间",既让回流农民工通过政治参与"自下而上"更好地反映价值诉求,又让政府部门通过政治参与"自上而下"更好地执行民主决策,而共享发展的政策语境则为回流农民工的政治参与行为"不超载"提供了现实性可能。

关 键 词:共享发展 回流农民工 政治参与 后城镇化 合法性 

分 类 号:D412.6[政治法律—政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