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烧伤科,江苏南京210029
出 处:《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第8期1043-1046,共4页Journ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
摘 要:目的:按照拱顶石穿支岛状皮瓣设计原则,修复皮肤软组织肿瘤切除后的继发创面。探讨该皮瓣的成活机制以及形成、移转方法的改良策略。方法:2015年1月—2016年8月,应用拱顶石穿支岛状皮瓣修复皮肤肿瘤切除后继发创面11例,其中缺损面积最小为5.0 cm×3.5 cm,最大为15.0 cm×10.0 cm,皮瓣切取面积最小为9.0 cm×4.0 cm,最大为20.0 cm×10.0 cm。创面旁设计拱顶石形状皮瓣,皮瓣与缺损同宽,与创缘相邻顶角成直角,皮瓣两端V-Y切口设计。改良策略:皮瓣长轴可垂直于人体纵轴;可减少皮瓣皮肤切口;皮瓣与基底面可适当分离,但须保证主要穿支血管勿损。结果:本组患者,皮瓣均成活良好。术后随访3~9个月,皮瓣色泽和形态恢复良好,瘢痕生长不明显,无明显功能活动障碍。结论:与传统的随意或轴型皮瓣相比,拱顶石穿支岛状皮瓣设计简单,安全可靠,能满足身体广泛区域的缺损修复需要。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