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切制工艺对黄芪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7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余书琦 李志强 赵宇菁 

机构地区:[1]江西省景德镇第一人民医院,333000 [2]江西省景德镇第二人民医院,333000

出  处:《时珍国医国药》2017年第8期1886-1888,共3页Lishizhen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Research

摘  要:目的按2010版《中国药典》黄芪饮片项下有效成分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和黄芪甲苷的含量作为质量评价指标,比较不同切制工艺对黄芪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4种不同的切制方法:先切再烘、先切再晒、先烘再切、先晒再切,按照黄芪不同的部位-主根、侧根、须根、根头切制成饮片,运用HPLC法分别测定两种成分的含量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先晒再切方法的两种有效成分含量最高,即黄芪最适宜晒至六、七成干后进行切制;不同部位之间有效成分含量大小为:主根>须根>侧根>根头,含量均符合药典要求。结论切制工艺对黄芪有效成分的含量有一定影响,为更好地保证黄芪的药用价值和质量,应当区别不同部位进行质量控制,以便更好地发挥药效。

关 键 词:黄芪 切制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 黄芪甲苷 

分 类 号:R283.1[医药卫生—中药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