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家庭”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被引量:13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蒲鸿春[1] 岳海鹏 李林[3] 

机构地区:[1]成都体育学院运动训练运动心理教研室,成都610041 [2]成都体育学院乒羽教研室,成都610041 [3]成都体育学院足球运动学院,成都610041

出  处:《体育文化导刊》2017年第9期72-76,共5页Sports Culture Guide

基  金: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4SS14035);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SC12XK041)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和实地访谈法等对"个人-家庭"方式来培养运动员的新途径进行研究。认为:"个人-家庭"模式已逐渐成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又一条重要渠道。目前我国"个人-家庭"模式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面临资源、经济、体制和文化等方面的困境。建议:通过推行国家鼓励政策、大力发展群众体育、推动体育产业升级和加强体育与教育的融合等途径解决这些问题,促进"个人-家庭"模式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发展。

关 键 词:竞技体育 “个人-家庭”模式 后备人才培养 

分 类 号:G812.5[文化科学—体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