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深圳市坪山区人民医院麻醉科,广东深圳518172
出 处:《广东医学》2017年第17期2665-2669,共5页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摘 要:目的研究柔性加强型钢丝导管对麻醉操作中硬膜外间隙置管及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取择期腰硬联合麻醉行下腹部及下肢手术,并常规行硬膜外连续镇痛的400例成年患者,ASA分级Ⅰ~Ⅱ级,性别不限,年龄20~64岁,按照病种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00例。A组为柔性加强型硬膜外导管组,C组为传统普通导管组,两组均常规实施腰硬联合麻醉(L2~3),两组分别留置相应的硬膜外导管,术后持续硬膜外镇痛48 h,观察各组患者硬膜外用药量,患者运动阻滞功能恢复至0级的时间,改良Bromage分级,开启PCA泵后各时段伤口静息疼痛和动态疼痛的VAS评分及Ramesay镇静评分,记录两组病例在置管过程中导管置管的顺利程度、患者的触电反应、导管置入血管、回抽有血及术后下肢异常感觉、运动功能或痛觉过敏等情况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 A组、C组组硬膜外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9%与98%,蛛网膜下腔注药成功率分别为98%与9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手术麻醉中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 O2)值升降变化趋势一致(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蛛网膜下腔局麻药用量、硬膜外间隙局麻药用量、出血量及术中补液量均基本一致,最后一次硬膜外给药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置管过程中A组导管置管的顺利程度高于C组(P<0.05),A组调整导管方向和患者的触电反应低于C组(P<0.05);A组导管置入血管和回抽有血低于C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换点穿刺的病例数与C组相同(P>0.05);A组术后下肢异常感觉2例(1.0%)低于C组11例(5.5%);术后镇痛期间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A组10例(5%),C组12例(5.4%);寒战A组为1例(0.5%),C组5例(2.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满意度A组(99%)�
关 键 词:柔性加强型硬膜外导管 椎管内麻醉 硬膜外阻滞 并发症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16.8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