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贾璐[1]
机构地区:[1]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 处:《民俗典籍文字研究》2016年第1期244-251,共8页
摘 要:朱熹的语音学思想不仅仅体现在叶音说上,在朱熹的训诂实践中,还有一些积极的观点能反映出他的语音学思想,主要包括朱熹对古音、古韵的朦胧认识,对音转现象的认识和以方言证古的思想。即以叶音说而论,因为朱熹所标注的叶音的性质是当时的实际语音,这对于我们研究宋代的语音系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比如歌韵与麻韵的读音在《广韵》时代与在朱熹时代还是有所发展变化的,表现在《广韵》时代,歌戈韵是同用的,麻韵是独用的,而朱熹时代歌韵与麻韵可以相押,说明二者的主元音在趋于一致。朱熹虽然没有形成系统的上古音观念,但是在注解古籍的过程中已经有了朦胧的古音、古韵与当时语音不同的意识,因为在朱熹的训诂著作中曾明确提到过"古音""古韵"等说法。音转现象是语言中客观存在的一种现象,朱熹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已经能够正确认识到音转现象的存在。他运用自己的古音知识对"声转"关系的判断,在上古音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今天得到了充分的验证。方言是语言活的化石,具有保存古音的功能。通过考察方言来探究古代语言的面貌,是朱熹训诂的又一重要方面。我们应该对朱熹这些思想上的闪光点予以充分肯定,正确评价朱熹在中国音韵学史上的地位。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8.2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