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乔
出 处:《新美术》2017年第7期15-26,共12页Journal of the China Academy of Art
摘 要:本文缘起于2015年对新疆库车县龟兹研究院的石窟壁画考察经历。笔者在考察期间观看了当地壁画保护工作者临摹克孜尔171窟的壁画细节,受到启发,继而在其他石窟壁画以及公开出版图册中发现在龟兹地区(克孜尔石窟、库木吐喇石窟、森木塞姆石窟以及流散到海外博物馆收藏)的壁画中,存在一种特殊的现象,即画师在构图主尊中描绘佛陀的“指缦相”,比汉地出现的频率更高更集中,而这种图式在汉地佛教绘画中偶有个例,总体上并不常见。鉴于目前已经公开发表的学术资源中未见相关议题的讨论,本文试图分析这种龟兹佛教绘画中的图式与小乘佛教经律文献之间的关联;并尝试将图像表达与西域历史中的情感观念、画师心理和生存状态之间建立联系。
关 键 词:龟兹石窟壁画 克孜尔石窟 佛教绘画 壁画保护 龟兹地区 学术资源 小乘佛教 研究院
分 类 号:K879.41[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