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董智[1,2] 邓林军[1] 董俊[1] 向午燕 靖凯[1] 侯志研[1]
机构地区:[1]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辽宁沈阳110161 [2]沈阳农业大学,辽宁沈阳110866
出 处:《江苏农业科学》2017年第18期71-74,共4页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编号:2013BAD07B03);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专项"(编号:2015ZX07103-007)
摘 要:研究免耕对玉米灌浆期光合性能日变化的影响,对灌浆期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形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以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大固本玉米综合试验示范基地2014年设置的免耕定位试验为基础,分析传统耕作(ridge tillage,简称RT)、免耕(no tillage,简称NT)条件下不同秸秆覆盖还田(NT-0/33/67/100)对玉米灌浆期棒3叶光合特性日变化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对玉米灌浆期棒3叶的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均呈单峰变化趋势,免耕各处理的光合峰值和气孔导度峰值分别出现在11:00—13:00和10:00—12:00之间,且免耕各处理光合速率在峰值附近维持的时间较传统耕作长2 h左右;各处理对玉米灌浆期棒3叶胞间CO2浓度日变化的影响均呈"广口V形"多峰曲线变化,最大值分别出现在08:00和17:00左右,最小值出现在12:00左右;各处理蒸腾速率日变化除NT-0外均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12:00—14:00;叶片的水分利用效率大体趋势均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第2个峰值出现在16:00左右。免耕各处理(NT-0/33/67/100)的光合速率平均值分别比传统耕作提高9.48%、27.01%、37.59%、35.14%。NT-67的产量最高,免耕各处理(NT-0/33/67/100)分别比传统耕作增产1.47%、10.38%、15.87%、12.33%,免耕配合秸秆覆盖还田更有利于灌浆期光合性能和玉米产量的提高。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