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出 处:《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年第31期3487-3489,共3页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基 金:2015年东莞市医疗卫生科技计划一般项目(2015105101150)
摘 要:目的评估无邻近椎间盘损伤胸腰段脊柱骨折内固定非融合技术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经椎弓根后路短节段复位内固定椎体、经椎弓根植骨)与对照组(经椎弓根后路短节段复位内固定、经椎弓根植骨、椎体后外侧植骨融合)各15例,通过回顾病历资料及随访资料,对其影像学进行评价。结果 30例患者获12~24个月(平均19.1个月)随访,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即刻、术后12个月伤椎前缘高度恢复程度及成角的矫正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8个月观察组拆除内固定后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约5.3%,对照组伤椎前缘高度丢失不明显,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相邻椎体上下终板成角平均丢失3.8°,对照组相邻椎体上、下终板成角无明显丢失,未发现断钉或脱出,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拆除内固定术后6个月固定节段脊柱活动度有不同程度恢复,患者主观感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无合并邻近椎间盘损伤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采用后路固定非椎间融合手术方式,拆除内固定后可以有效保留固定节段脊柱活动度、患者获得较佳的主观感受,且伤椎相邻椎体上、下终板成角却无明显丢失。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