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重庆市垫江县人民医院麻醉科 [2]重庆市垫江县人民医院肾病医学科,重庆垫江408300
出 处:《现代仪器与医疗》2017年第5期73-75,共3页Modern Instruments & Medical Treatment
摘 要:目的:探讨依托咪酯不同输注速度及给药方式对全麻诱导期肌阵挛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身麻醉手术治疗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B、C、D4组,均采用依托咪酯进行麻醉诱导。A组患者采用靶控输注,浓度为0.5ug/ml;B、C、D 3组患者采用微量输注泵恒速输注,速度分别为0.9mg.kg^(-1).min^(-1)、0.45mg.kg^(-1).min^(-1)、0.23mg.kg^(-1).min^(-1),总剂量为0.3mg/kg。观察4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管时(T2)、气管插管后1min(T3)、气管插管后3min(T4)、气管插管后5min(T5)患者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及生命体征(HR、SBP、DBP)的变化,并统计所有患者肌阵挛发生的情况、意识消失、麻醉苏醒期情况。结果:B组患者T2~T5的HR、SBP、DBP明显低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T2~T5时间点的HR、SBP、DBP与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T2~T5时间点的HR、SBP、DBP明显高于A、B、C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两组患者肌阵挛的发生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D两组肌阵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意识消失时间明显低于B、C、D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靶控输注依托咪酯和以适当速度恒速输注依托咪酯均可保证患者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平稳并减少肌阵挛的发生,其中0.45mg.kg-1.min-1的输注速度与靶控输注方式效果相当。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