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孙洁 郭峰[2] 郭红梅[2] 王晓忠[2] 曾斌芳[3]
机构地区:[1]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老年病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2]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肝病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3]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出 处:《新疆中医药》2017年第5期110-111,共2页Xinjia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摘 要:《伤寒论》之痞证以"心下痞,按之濡"[1]为其主证,"中焦虚弱、升降失调、寒热互结"为其病机,错综繁杂,后学者难辨难治,然如以说文字义及《易》理"否"卦为着眼点进行推敲,即可化繁为简。本文即照此法对痞证释义和辨治探讨和研究。痞证取《易经》"否"卦之象,"否"卦乃"天地不交,万物不通也"[2],"否"即为闭塞之义。曾斌芳教授从"否"卦入手,取"辛开苦降甘补"法辨治胃痞,临证以半夏泻心汤为主方化裁变化,应手多验。
分 类 号:R256.32[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