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泰兴市人民医院整形烧伤外科,江苏省泰兴市225400 [2]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手足外科 [3]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手足科
出 处:《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7年第5期502-504,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Microsurgery
基 金: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2015SK20472)
摘 要:目的研究带外踝后低位穿支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各种原因所导致的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研究分析2010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共30例,均使用带外踝后低位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创面,皮瓣大小5 cm×3 cm^17 cm×10 cm,术后予抗感染、抗血管痉挛等对症治疗。结果30例手术顺利。术后,1例供区植皮后发生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经积极换药,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敏感抗生素抗感染治疗,皮片存活,余下29例供区均一期愈合。皮瓣全部成活,有5例皮瓣边缘出现面积为1.5 cm×3.0 cm^3.0 cm×7.0 cm坏死,其中3例经换药治疗后瘢痕愈合,余下2例清除坏死组织后二期行游离植皮术,术后抗感染治疗,皮片成活。术后随访3~12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弹性良好,色泽红润,无明显臃肿,可正常穿鞋行走,皮瓣感觉迟钝;6例吻合神经者两点辨别觉为10~12 mm;其中2例合并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半年均骨性愈合,行走步态未见明显异常,踝关节跖屈、背伸功能恢复正常。结论外踝后低位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可使皮瓣旋转点下移,切取皮瓣的蒂部长度缩短,从而减少了皮瓣切取时对皮瓣供区的损伤,血供来源稳定,且皮瓣设计简单,手术操作简便,不牺牲主要动脉,皮瓣成活率高,术后外形、质地、功能恢复大多较满意,且在一定程度上可恢复部分感觉,是目前治疗足踝部皮肤缺损较为理想的一种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 键 词:足踝部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修复 显微外科手术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