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的两类文化因素及其处理原则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丽群[1] 崔金涛[2] 

机构地区:[1]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中文系,广西桂林541006 [2]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广西桂林541006

出  处:《教育观察》2017年第21期65-67,共3页

基  金:2016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KY2016YB042);2016年度广西高等教育创优计划本科教学创新创业改革示范专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16年度广西高等教育创优计划本科教学协同育人平台(国际化汉语教师培养协同育人平台);2017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全方位融入式创新教育模式在国际汉语教师培养中的运用与实践"(2017JGB488)

摘  要:语言既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又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习语言必须了解其负载的文化。文化有内外、深浅的不同层次,与此相应,影响第二语言教学的文化因素也有"显性"和"隐性"之别。影响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的"显性"文化因素,主要与汉民族的历史、文化事实相关联,而"隐性"文化因素则涉及汉民族深层次的思维特点。一般来说,"显性"文化因素可以作为教学内容直接处理,"隐性"文化因素则应视学习者水平与需求的不同,做不同的处理。不论显、隐性文化因素,处理影响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的文化因素均应以教师的正确认识、知识的充分准备和合理的应对措施为基本前提条件。

关 键 词:文化 汉语第二语言教学 显性文化因素与隐性文化因素 教学处理原则 

分 类 号:G642.3[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