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处是中心,无处是边缘”:后工业化进程中社会治理的变革指向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桐[1,2] 

机构地区:[1]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2]南京大学公共管理博士后流动站

出  处:《党政研究》2017年第6期108-114,共7页Studies on Party and Government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促进参与和公正分配的公共政策体系研究"(16AZD02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创新驱动与政府角色"(16JJD630009);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1批面上资助"‘发达一次发达’概念背后的西方话语权研究"(2017M611763)

摘  要:本文基于中心—边缘结构的视角探讨了后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治理变革议题。工业社会的治理体系是一个不平等的中心—边缘结构,要实现治理体系在后工业社会的结构性转变,首先要做的就是对旧结构的突破,因此,我们需要在理论与实践中明确提出打破中心—边缘结构的要求。在谋求这一变革的道路上,我们需要重新关注和评估边缘的价值,以此来弥补边缘在工业社会被结构及其中心的长期压制,并为我们寻求变革之道提供新的思路。在概念上,"社会治理"应当重回"社会",即政府与其他治理主体一样都来源和服务于社会,应当融于社会之中,而非凌驾于社会之上或脱离于社会之外。关于后工业社会的治理形态,20世纪后期的网络给我们提供了部分想象:在某时某地,也许仍然存在中心与边缘的划分,但就整个体系而言,中心与边缘都处在随时的流变之中,整个体系将呈现出一种"处处是中心,无处是边缘"的情境。

关 键 词:中心-边缘结构 后工业社会 社会治理 治理变革 

分 类 号:D63-3[政治法律—政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