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朱德进 宋亚 黄卉 王艳荣 宁运旺[2] 张永春[2]
机构地区:[1]泰州市姜堰区耕地质量保护站,江苏泰州225300 [2]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农业部江苏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江苏南京210014
出 处:《浙江农业科学》2017年第11期1898-1901,共4页Journal of Zhe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基 金:江苏省自主创新资金项目(cx(16)1001)
摘 要:在江苏泰州姜堰高砂土上,通过15N标记技术,研究施氮方式和施氮水平对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1次条施的最佳施氮量和最高产量分别为160 kg·hm^(-2)和5.67 t·hm^(-2),均明显低于分次施用的240 kg·hm^(-2)和6.33 t·hm^(-2)。80~160 kg·hm^(-2)施氮量时,小麦地上部分各部位吸氮量无显著差异;240 kg·hm^(-2)施氮量时,分次施用的小麦籽粒、秸秆和地上部分吸氮量比1次条施分别增加12.3%(P<0.05)、28.5%(P<0.05)和16.4%(P<0.05)。分次施用条件下,肥料氮小麦吸收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1次条施条件下,肥料氮小麦吸收率随施氮量增加呈减少趋势。80 kg·hm^(-2)施氮量1次条施的氮肥损失率比分次施用减少11.6%(P<0.05),160 kg·hm^(-2)施氮量1次条施的氮肥损失率与分次施用无显著差异,240 kg·hm^(-2)施氮量1次条施的氮肥损失率比分次施用增加17.0%(P<0.05),氮肥表观利用率的变化与氮肥损失率相反。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