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科,浙江省宁波315000
出 处:《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7年第10期783-785,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hronic Diseases
摘 要:目的明确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对指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高风险患者稳定期治疗的价值,为指导临床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在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部接受治疗的600例COPD急性发作高风险的稳定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嗜酸性粒细胞(EOS)组(300例)和对照组(300例),均行肺功能检查,两组依据诱导痰中EOS是否大于3%进一步分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组和非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组。对照组均给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320μg/4.5μg 1喷,吸入,2次/d,噻托溴铵吸入剂18μg,1次/d治疗。EOS组中非EOS增多患者给予噻托溴铵吸入剂18 ug,1次/d吸入治疗;EOS增多患者给予治疗方案同对照组。EOS组和对照组均治疗48周,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值),观察两组治疗期间患者COPD的急性发作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次数。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FEV1、FEV1%和FEV1/FV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FEV1、FEV1%和FEV1/FVC均有所提高,但治疗后两组间FEV1、FEV1%和FEV1/FV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EOS组COPD的急性发作平均次数为(3.36±1.55)次,对照组为(3.21±1.47)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OS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明显低于对照组(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诱导痰中EOS计数可指导临床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