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高建芹[1] 顾圣林 陈松[1] 张洁夫[1] 付三雄[1]
机构地区:[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4 [2]江苏省启东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苏启东226200
出 处:《江苏农业科学》2017年第21期55-60,共6页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编号:2014BAD11B303);中央财政推广项目[编号:TG(14)076]
摘 要:以宁杂1818为材料,在沿海旱作区开展密度、氮肥总量、氮肥运筹、薹肥施用时间和摘薹试验,研究其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籽粒产量随密度和氮肥总量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宁杂1818移栽密度为82 500株/hm^2时产量可达4 657.75 kg/hm^2。移栽密度为75 000株/hm^2、氮肥投入总量为300 kg/hm^2时产量最高,为4 830.50 kg/hm^2。氮肥基(苗)肥∶腊肥∶薹肥配比为6∶1∶3时,苗期和越冬期植株性状最优;配比为5∶2∶3时,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及产量最高。随着薹肥施用时间的推迟,籽粒产量下降。薹高5 cm时施肥产量最高,为4 548.30 kg/hm^2,当薹高大于25 cm时,产量明显下降。在机直播或育苗移栽栽培模式下,摘薹比不摘薹增效8 534.72~9 522.90元/hm^2,增效51.87%~61.74%。沿海旱作区宁杂1818适宜移栽密度为67 500~97 500株/hm^2,氮肥总量控制在300 kg/hm^2,基(苗)肥∶腊肥∶薹肥配比为5∶2∶3,在薹高5~15 cm时施薹肥可获得最佳产量。宁杂1818摘薹生产可大幅提高种植效益。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5.158.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