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与转化:“忠孝”观念的现代解读  被引量:8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左玉河[1,2] 

机构地区:[1]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2]河南大学

出  处:《社会科学辑刊》2017年第6期147-155,共9页Social Science Journal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6KZD021)

摘  要:晚年孙中山重新阐释三民主义,提倡恢复中国固有道德并对其作了现代式的阐释,奠定了国民党人对包括"忠孝"在内的中国固有道德的基本态度。抗战全面爆发后,蒋介石及国民党人在高扬民族主义旗帜之际,对包括"忠孝"在内的中国固有道德作了战时阐释。现代新儒家、战国策派对中国传统道德进行了深入探究,力图对"忠孝"观念作适乎时代的新解释。国民党着力阐述"对国家尽忠、对民族尽孝",强调忠于国民党及其领袖。新儒家从学理上阐明了忠孝观念与家族制度的关联,注重其内涵的转变,重忠轻孝,强调忠于民族国家。贺麟对传统"五伦"观念的阐释、冯友兰对"忠孝"观念的分析、梁漱溟及谢幼伟等人对孝与中国文化的关系阐述较为突出。以林同济等为代表的战国策派从所谓"大政治时代的世界"的角度,系统研究了中国传统"忠孝"观念,不仅对"忠孝"内涵作了适合战时需要的新阐释,而且公开提出"忠为第一""忠为百行先"的观点,强调"先忠后孝、忠在孝先"原则,主张扩大忠之范围,将"孝"局限于家庭之中。对"忠孝"观念进行现代阐释并促使其现代转化,成为中国传统道德现代化的重要途径。这样,作为儒家伦理核心的"忠孝"观念,在多元化的现代阐释中获得创造性转化之良机。

关 键 词:忠孝 阐释 解读 国民党 冯友兰 林同济 

分 类 号:K203[历史地理—历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