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2013年和2015年8月7日暴雨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庄颖洁 廖文超[2] 

机构地区:[1]四川省眉山市气象局,眉山620020 [2]四川省南充市气象局,南充637000

出  处:《青海气象》2017年第2期45-53,共9页Journal of Qinghai Meteorology

摘  要: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1°×1°再分析资料和FY—2D卫星TBB资料,对2013年8月7日和2015年8月7日两次四川暴雨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次暴雨降雨强度及范围大小的发生与低值系统位置,副热带高压位置和强度,以及低层切变线、地面冷空气、低空急流以及台风位置等相关。不稳定能量的积聚为两次暴雨过程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与强降水落区对应较好,强的不稳定能量更有利于中尺度对流系统强烈发展。暴雨落区上空受高能舌控制,且不稳定能量逐渐增大,暴雨出现在能量释放阶段。强烈的旋转上升运动为强降水提供了良好的的动力条件。两次过程中水汽辐合的中心以及强度对于降水的强度、落区、持续时间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造成两次暴雨过程的对流云团生成和发展有一定的差异,但两次暴雨过程最大降雨均位于对流云团TBB最大梯度区,一般靠近亮云中心。

关 键 词:暴雨 对比分析 低值系统 副热带高压 

分 类 号:P458.121.1[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