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社区共同体何以可能?——中国农村社区建设十年反思与展望(2006—2016)  被引量:27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闫文秀[1] 李善峰[1] 

机构地区:[1]山东社会科学院省情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山东济南250002

出  处:《山东社会科学》2017年第12期106-115,共10页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青年项目"城镇化背景下农村新型社区的定位及发展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4DSHJ03);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农村社区社会动员能力提升的路径与保障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13CSH050)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农村社区建设的实质是在现代社会条件下重新构建新型农村社区共同体。2006年始,农村社区建设在全国各地迅速展开。十年来,该项政策的实施在改善农村社区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推进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工程,打造宜居乡村;社区建设与产业发展同步推进,打造富裕乡村;积极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体制创新,打造和谐乡村;实施传统村落保护行动,打造特色乡村以及加强服务,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近年来也显示出社区建设动力衰减、社区公共性不足以及社区建设的成本控制与风险防范等问题。构建新型农村社区共同体要在农村社区层面上正确处理国家、社会、市场与村庄的关系,使其实现有效衔接并发挥协同作用。同时在互惠互利的原则下,强化共同的利益与情感建设,扩大社区的自治空间,积极培育符合时代和现实需要的新型社区共同体意识。

关 键 词:农村社区建设 农村社区共同体 实现路径 

分 类 号:D422.6[政治法律—政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