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于培文[1]
机构地区:[1]北京语言大学
出 处:《海外华文教育动态》2017年第10期78-83,共6页
基 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华文化的跨文化阐释与对外传播研究”(13JZD032);北京语言大学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17YJ090004)
摘 要:汉语是中国文化在海外传播的载体和媒介,海外对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的研究,首先是从接触、了解、学习、研究汉语开始的。公元1500年左右,欧洲人完成的世界地理大发现开启了欧洲近代史的序幕,自此以后,欧洲人走向海外,开始了殖民统治浪潮。欧洲宗教界在16世纪发起了宗教改革运动,成立了一些新的教会组织,这些教会组织鼓励传教士走出欧洲,到“未开化”的异教徒之地传播基督的福音。欧洲人正是在世界殖民统治浪潮和去异教之地传教这两大世界性事件的历史背景下开始了与汉语的初步接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5.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