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黄万华
出 处:《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7年第3期5-15,共11页Forum for Chinese Literature of the World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华文文学与中华文化研究"(项目号:14ZDBO80);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百年海外华文文学(整体)研究"(项目号:11AZD063)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欧洲华文文学在世界性语种最多样、文化传统悠久丰富的西方大洲,既富有建设性地参与了五四新文化传统的形成、发展,更创造性地开启、推进了中国文化多源多流传统,尤其被历史遮蔽的文化传统的现代性转换,在本源和"他者"两种文化精华的交流中,将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提升为人类普世性价值而使之得到世界性传播,从而对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作出了最富有实绩,也最有世界性影响的贡献。与东南亚华文文学从产生起就在社会意识层面上深深介入"五四"新文化感时忧国的传统,之后又长期承担以传承中华文化传统来凝聚族群力量、抗争民族压迫的重任不同,欧华作家不乏感时忧国之责任,但更看重文学本分——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因而较多地潜心艺术、学术,展开的是平和悠长的文化建设。他们的这种努力,使得包括"五四"在内的中华文化传统与西方文化的对话得以成功展开。其"灵根自植"中华文化的个人性努力,形成欧华文学艺术追求的不同层面,增强了欧华文学的"在地"生产能力,提升了海外华文文学的质量。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