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朱双一[1]
机构地区:[1]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
出 处:《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7年第3期16-36,共21页Forum for Chinese Literature of the World
基 金: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六十年来台湾社会思潮的演进和人文学术的发展(1950-2010)"(项目号:16ZDA138)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1970年代初台港留美学生发起的"保钓运动"向"中国统一运动"转化以及中美关系缓和等,促成了包括保钓人士以及著名学者杨振宁、何炳棣等在内的大批旅美华人学者、作家访华。他们在与旧中国的纵向对比上见出了新中国改天换地的巨大变化和成就,在与西方国家的横向对比上见出了新中国社会制度和精神特质上的某种优越性,并通过幻灯片、电影和自己排演的戏剧歌舞等,将大量有关新中国的观感和信息带回美国华人社群中广为传播,从而在旅美华人中掀起一股"新中国"认同热潮。叶嘉莹、於梨华、聂华苓等文学作家也随之来到中国大陆,开启了当代台港、海外作家与大陆文坛交往的序幕。聂华苓在爱荷华大学举办的"中国周末"等活动,使两岸作家在这里发现了对方的存在,决心取长补短,共创中国文学的美好未来。聂华苓、於梨华、白先勇等台湾留美学生的作品最早在大陆刊发出版,开启了大陆的"台湾文学热",推动了相关学科的建立和发展。上述活动堪称"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学科创立之前史。
关 键 词:旅美华人 新中国认同热潮 华文文学学科创立前史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