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7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宇茂 陈均[1] 陈健[1] 

机构地区:[1]茂名市妇幼保健院,广东茂名525000

出  处:《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7年第6期65-67,共3页Journal of Muda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摘  要:目的探讨分析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72例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患儿的发病时间、临床表现、真菌病原体、真菌抗原、真菌感染暴露的危险因素、实验室检查、治疗效果;结果春、夏、秋、冬季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病构成比分别为11.11%、31.94%、5.56%、51.39%,夏季和冬季为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高发季节,临床表现主要以喂养不耐受、呼吸暂停、消化道出血为主,发病率分别为52.78%、59.72%、45.83%,其中单一念珠菌感染62例,占86.11%,以白色念珠菌感染为主52例,占72.22%,混合感染10例,占13.89%,血清1,3-β-D葡聚糖明显升高的有65例,占90.28%,平均为(864.31±41.95)ng/L,危险因素有深静脉置管、广谱抗生素应用、机械通气、糖皮质激素、质子泵抑制剂,暴露率分别为56.94%、100.00%、68.06%、15.28%、55.56%,暴露时间分别为(17.26±1.28)d、(22.08±2.25)d、(6.89±1.12)d、(4.31±0.87)d、(6.54±1.39)d,血小板计数降低61例,占84.72%,血清CRP明显升高46例,占63.89%,血清CRP为32~120 mg/L,平均为(51.23±15.96)mg/L,凝血功能异常53例,占73.61%,脑脊液异常15例,占20.83%,患儿表现为含糖量降低但蛋白含量明显升高,经过治疗后59例患儿血培养转阴,时间为18~30d,平均转阴时间(21.09±3.94)d,13例患儿治疗后血培养一直呈现阳性,其中7例患儿家长选择放弃治疗,5例患儿在住院期间死亡;结论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病原菌为念珠菌,发病与季节、暴露的危险因素密切相关,且多发生与低体重的早产儿,在治疗时应规范抗生素使用,掌握机械通气的指征,尽量减少暴露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中,降低新生儿侵袭性细菌的感染率,提高治疗的效果。

关 键 词:新生儿 侵袭性真菌感染 临床特征 

分 类 号:R72[医药卫生—儿科]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