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赵意华 张长江 王斌[2] 杨志远[2] 余进伟[2]
机构地区:[1]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骨外科,河南郑州454001 [2]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
出 处:《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7年第12期1302-1303,共2页Chines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Injury
基 金:河南理工大学青年基金项目(q2017-10)
摘 要:目的对比分析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膝内侧辅助入路和胫骨骨道入路对制备股骨骨道角度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笔者自2013-01—2016-03采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60例前交叉韧带断裂,根据术中股骨骨道建立的途径不同分2组(胫骨骨道入路组和膝内侧辅助入路组);术后行X线片及CT检查,在冠状位观察骨隧道走形方向,采用PACS软件测量2组股骨骨道长轴线与关节间隙水平线的角度。结果膝内侧辅助入路组股骨骨道角度比胫骨骨道入路组小,且骨道位于股骨髁松质骨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无不良反应,随访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2组Lysholm评分相比术前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术后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前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对于股骨骨道走行的要求更趋于水平位,常规通过胫骨骨道途径,其角度的调整具有明显的限制性,而采用膝内侧辅助入路方式可在一定范围内调整其方向,使制备的股骨骨道更趋于水平,且骨道可位于股骨髁松质骨内,更有利于骨-腱融合,此方法并未明显增加创伤,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7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