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门脉高压症患者实施脾切除术后其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方案探讨  被引量:3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孙琦[1] 蒋佳凯[1] 张盛[1] 

机构地区:[1]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普外科,江苏常州213000

出  处:《当代医药论丛》2017年第21期94-95,共2页

摘  要:目的:探究对门脉高压症患者实施脾切除术后其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方案。方法 :对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脾切除术的51例门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这些患者分为1组(n=15)、2组(n=23)和3组(n=13)。在术后早期,为1组患者应用抗凝药物进行预防血栓形成的治疗。在2组患者术后血小板计数超过300×109/L时,为其应用抗凝药物进行预防血栓形成的治疗。在术后,不为3组患者应用抗凝药物。观察对比三组患者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发生情况、接受溶栓治疗的效果,并分析导致接受脾切除术的门脉高压症患者发生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 :1)这三组患者中共有21例患者发生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其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总发生率为41.18%(21/51);其中有16例患者(76.19%)合并有脾静脉血栓。1组患者、2组患者、3组患者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分别为26.67%(4/15)、43.48%(10/23)、53.85%(7/1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发生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21例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后其血栓的完全消除率为19.05%(4/21),其血栓的部分消除率为57.14%(12/21),其血栓的未消除率为23.81%(5/21),其脾静脉血栓的消除率为25%(4/16),其肠系膜上静脉及门静脉血栓的消除率为75%(12/16)。这21例患者接受溶栓治疗后其肠系膜上静脉及门静脉血栓的消除率高于其脾静脉血栓的消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术前的血小板计数较高、门静脉的直径较小是导致接受脾切除术的门脉高压症患者发生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 :导致接受脾切除术的门脉高压症患者发生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术前其血小板计数较高及其门静脉的直径较小等。使用抗凝药物对其进行预防血栓形成治

关 键 词:门脉高压症 脾切除 门静脉系统血栓 溶栓治疗 

分 类 号:R551.1[医药卫生—血液循环系统疾病]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