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杨凯[1] 蔡燕敏[1] 宋光太[1] 胡居恒[1] 杨力军[1] 李剑[1]
出 处:《浙江创伤外科》2017年第6期1081-1082,共2页Zhejiang Journal of Traumatic Surgery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脉血康胶囊联合低分子肝素钠在预防中枢性偏瘫患者患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单盲对照方法,将本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中枢性偏瘫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及实验组45例.实验组给予口服或鼻饲脉血康胶囊3粒/次,3次/天,低分子肝索钠5000IU皮下注射1次/12小时;对照组单纯给予低分子给予低分子肝索钠5000IU皮下注射1次/12小时。均连续应用15天,入院第2天及用药后每周行患侧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下肢深静脉有无血栓形成,或血栓分布情况及各种血栓声像图特征。同时予治疗前,用药后3、7天凝血功能监测。结果两组患者共发生DVT12例,均发生在患侧肢体。其中实验组共4例,其中髂静脉3例,股静脉1例,发生率8.9%;对照组共8例,其中髂静脉5例,股静脉2例,小腿静脉1例,发生率17.8%。两组均未发生肺栓塞,均未发生迟发性颅内出血或颅内再出血情况。实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T、APTT及PL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两组患者用药后凝血时间均有延长,均能明显改善患者凝血功能;两组间比较,患者用药前后血小板计数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血小板计数的影响上,实验组未增加血小板过度下降的风险。结论在常规低分子肝素钠预防DVT的基础上,加用脉血康胶囊,能够改善患者高凝状态,明显降低中枢性偏瘫患者患侧DVT的发生率,并不增加颅内迟发型出血及再出血的风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预防方法。
关 键 词:脉血康胶囊联合低分子肝素钠 中枢性偏瘫 下肢静脉血栓形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