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钢[1]
出 处:《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年第2期33-34,共2页Chinese Journal of Modern Drug Application
摘 要:目的总结房室旁道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心电图和心理特征,对房室旁道合并心房颤动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选择32例房室旁道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32例单纯房室旁道无心房颤动患者作为对照组。根据旁道性质将观察组分为隐性组(8例)和显性组(24例),根据射频消融术后是否再发心房颤动分为再发组(4例)和无再发组(28例)。观察隐性组和显性组患者心房颤动发病特征、再发组和无再发组患者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房室旁道合并心房颤动的影响因素以及是否消融心房颤动对术后心房颤动发生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年龄(54.8±3.6)岁、心悸病程(12.6±9.7)年、左房内径(36.8±4.3)mm、基础心脏疾病17例(53.1%)、显性旁道24例(75.0%)、右侧旁道15例(46.9%);对照组患者年龄(48.2±2.7)岁、心悸病程(10.8±7.9)年、左房内径(33.9±4.1)mm、基础心脏疾病19例(59.4%)、显性旁道11例(34.4%)、右侧旁道7例(21.9%)。观察组患者年龄、左房内径、显性旁道例数、右侧旁道例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性旁道、年龄大、左房内径大、右侧旁道是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主要因素。两种消融手术方式术后患者心房颤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发组与无再发组患者年龄、病程以及左房内径、旁道性质和位置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性旁道、年龄大、左房内径大、右侧旁道患者是发生心房颤动的主要因素,消融旁道的同时是否消融心房颤动对术后心房颤动的发生无影响。
分 类 号:R541.75[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