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朱伟林[1] 解习农[2] 王振峰 张道军 张成立[4] 曹立成[1] 邵磊[1]
机构地区:[1]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 [2]中国地质大学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4 [3]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湛江524057 [4]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西安710069
出 处:《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7年第12期1460-1468,共9页Scientia Sinica(Terrae)
基 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编号:2017ZX05-26-0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91128207;41576059)资助
摘 要:基底年龄对重建海洋区域的构造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南海西沙隆起盆地基底方面的研究主要局限在重磁和地震资料以及20世纪70年代西永一井的分析资料上,长期没有新的突破.本文针对新获取的西科一井两个基底样品开展了岩石学分析和锆石U-Pb同位素测年,来研究西沙群岛基底的形成时间及构造属性.结果表明,基底成分为晚侏罗世角闪斜长片麻岩,锆石^(206)Pb/^(238)U平均年龄为(152.9±1.7)Ma,但是最年轻年龄为(137±1)Ma,说明变质作用结束时间大致在早白垩世.变质岩底部与二长花岗岩突变接触,为早白垩世晚期((107.8±3.6)Ma)岩浆侵入的结果,与西永一井早期测得的前寒武纪基底年龄(全岩Rb-Sr法,627Ma)明显不同,西科一井的基底锆石都属于晚中生代岩浆活动的产物.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区域变质作用和花岗质岩浆侵入不仅出现于西沙,在南海的珠江口盆地和南沙群岛等区域都有报道,与东亚陆缘受到古太平洋板块大规模、长时间的俯冲密切相关,其可能导致了中特提斯洋在南海的关闭.对于南海是否发育有统一的前寒武纪变质结晶基底仍存在争议,但是可以肯定的是。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