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域下和谐矿区建设路径分析——以西藏为例  

Analysis of the path of harmonious mining area construction under the view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Taking Tibet for example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国政 

机构地区:[1]郑州轻工业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河南郑州450002

出  处:《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101-108,共8页Journ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5CMZ015)

摘  要:和谐矿区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和重要体现,其逻辑结构可以概括为"一个目标、两对关系、三个责任、四大机制":"一个目标"即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持续发展,"两对关系"即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三个责任"即经济责任、社会责任、生态责任,"四大机制"即资源调节机制、生态补偿机制、利益共享机制、长效监管机制。西藏和谐矿区建设在生态保护和治理、发展利益共享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还存在观念较为落后、监督力度不够、利益分配失衡、忽视生态建设等问题。基于内地和谐矿区建设经验,针对西藏实际,需要从资源的节约利用、矿区的生态补偿、矿产开发的利益共享,以及矿业可持续发展的长效监管等方面构建有效机制,以推进西藏和谐矿区建设,从而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矿群和谐的矿业发展格局。

关 键 词:和谐矿区 西藏 生态文明 资源节约 生态补偿 利益共享 可持续发展 

分 类 号:F062.1[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