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朱孝远[1]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北京100871
出 处:《贵州社会科学》2018年第1期58-67,共10页Guizhou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德国宗教改革时期国家与教会关系变迁"(12BSS028);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德国史专题研究"(13AZD041)
摘 要:1450—1525年间,围绕着农村经济的变化,德国南部发生了地方领主强行推行熔租佃制、农奴制为一炉的"双轨制",对农民实施上述两个制度下的双重剥削。德国的"双轨制"不是新旧体制的转化,而是地方领主为进一步剥削农民发明出来的新的剥削手段。"双轨制"剥夺了农民对土地以及公地的所有权、占有权和使用权,严重破坏了农村秩序和农业生产,使农民变相地农奴化,直接危害到了农民的基本生存,从而引发了德国农民战争,是德国农民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双轨制"还影响了德国农民战争的性质:从向诸侯政府提交冤情陈述书到建立人民共和国的性质转变,说明了德国农民战争的性质是建立人民自己的国家,并以此来建立农村的新秩序。建立人民国家这种性质是随着德国农民战争的发展而自然形成的,并不是"乌托邦式的空想"。从"双轨制"出发来论述德国农民战争的起因和性质,是一种具有深远学术意义的尝试。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