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马克思学”研究方法的历史演替及其当代走向  被引量:5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亮[1] 

机构地区:[1]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暨哲学系,江苏南京210023

出  处:《山东社会科学》2018年第1期25-32,共8页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西方‘马克思学’形成和发展;意识形态本质及其当代走向研究"(项目编号:13&ZD070);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项目编号:2015MZD026)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西方"马克思学"的研究方法经历了"格义"、规范化和"解释学转向"三个阶段的方法。19世纪末,马克思以一个在"西方"的"非西方"思想家形象重新回到西方学院的视野,以至于研究者们不得不像对待"非西方"思想那样去理解、"格义"他的著作与思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西方学院逐渐超越"格义",掌握理解、阐释马克思的规范方法,推动"马克思学"走向成熟和繁荣。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马克思学"逐渐进入后成熟阶段,研究者们开始关注自身学术主体性或个性的建构,"马克思学"的"解释学转向"就此初露端倪,并在苏东剧变后成为当代西方马克思研究引人注目的一个新特征。

关 键 词:“马克思学” “格义” 马克思恩格斯研究 “解释学转向” 

分 类 号:B0-0[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